銅梁龍舞
銅梁龍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銅梁龍舞系流傳于重慶市銅梁縣境內的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舞蹈藝術形式。它興起于明,鼎盛于清,在當代重放異彩,飲譽全球。
銅梁龍舞包括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大系列。龍燈舞主要包括大蠕龍、火龍、稻草龍、筍殼龍、黃荊龍、板凳龍、正龍、小彩龍、竹梆龍、荷花龍十個品種,其中以大蠕龍最有特色。彩燈舞主要包括魚躍龍門、泥鰍吃湯圓、三條、十八學士、亮獅、開山虎、蚌殼精、犀牛望月、豬啃南瓜、高臺龍獅舞、雁塔題名、南瓜棚十二個品種。
銅梁龍舞有與民俗活動緊密相連、套路豐富、動律諧趣的特點,伴奏音樂獨特,道具構思巧妙,造型夸張,服飾儉樸大方,舞者參舞自由,退舞方便,群眾參與性極強。
銅梁龍舞體現了團結合力、造福人類、奮發向上、與天和諧的精神,同時具有娛神娛人、彰顯威力等社會功能。銅梁龍舞聞名于世的僅大蠕龍、火龍等少數品種,多數龍舞品種已處于瀕危境地,亟待保護和拯救。